和合术郭子旭(一旭道长)官方主页

便捷导航

什么是道家文化,你真的了解吗?
作者:超级管理员 日期:2023-01-29 浏览次数:49

什么是道家文化

我们一般所熟知的“道家”概念,是从春秋以来的老庄思想,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道教——宗教文化。其思想主旨一般都是清净无为、顺服退让、柔弱不争等等比较温和的文化理念

可是如果我们再往更远古的历史追寻的话,就会发现,还有一种与、顺服退让、柔弱不争思想完全相反的文化理念。比如我们中华文化里的那些上古神话故事所反映的文化理念,诸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以及后来的牛郎织女天仙配、二郎神劈山救母、担山撵太阳、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等等等,你看看都是些什么故事。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清净无为、顺服退让、柔弱不争等等比较温和的文化理念吗?当然不是!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血脉喷张的激情。

如果我们把清净无为、顺服退让、柔弱不争等等比较温和的文化理念,定性为阴的话,那么中华传统文化里一定还有一套奋进作为的、当仁不让的、努力抗争等等比较激进的文化理念,也就是性质为阳的文化理念。比如我们读《阴符经》,什么“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什么“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等等等等,我们读这些文字时,哪里还能体会到一丝丝的清静无为、顺服退让、柔弱不争呀,可以说是热血澎湃、拍案而起,恨不得马上投笔从戎、攻城略地、建立不世之功勋。

另外,我们还知道阴阳和合的理念。什么叫阴阳和合呢?我们不妨通俗理解为,遇事该积极就积极、该消极就消极,该顺服就顺服、该抗争就抗争,该支持就支持、该反对就反对,相机而用阴和阳,就叫做阴阳和合的思想理念。比如《关尹子》所说“圣人之治天下,不我贤愚,故因人之贤而贤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内外之大同,故或先内、或先外。”什么意思?通俗来说,就像那句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得看时空、看对象来行为处事,来论是非对错,不要太主观于自我的偏见。要顺应时势,该怎么就怎么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是老子所说的“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列子》也说“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什么意思?没有是非、没有对错、没有有用和无用的绝对的划分标准,适应了这个时空、这个群体,就是对的、就是善的、就是有用的,否则就是错的、就是恶的、就是无用的。这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是傻、还是有智慧,就看你是否适应这个时空或群体了。”这就是阴阳和合的思想

广义的道家

我们把春秋战国之后,偏颇于清净无为、顺服退让、柔弱不争等等比较温和的阴性文化思想理念,称之为“狭义”的道家。把融通阴性、阳性、以及阴阳和合理念的道家思想,称之为“广义”道家

广义的“道家”,是指以“道学”为核心思想的哲学流派。而“道学”是指中国上古以来,以易学阴阳辩证法为基础理论,是对天道自然之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备的一门文化思想学科体系。

由此我们说,如果站在“道学”思想体系的角度来看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西方哲学、宗教思想,乃至佛教思想和理念,他们都只不过是“道学”的一个面、一个分支,他们都不能代表完备的大道学术体系理念。只有广义的道家思想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备的大道理念。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说道德、道德,殊不知,道与德之间是有一个桥梁和纽带存在的,离开了这个桥梁和纽带,是不可能有“德”的。而道呢,也只会流于玄虚,学道之人一个个也都会显得跟精神病差不多了。哪里还能看到一丝丝智者的样子呀,是不是?而道与德的这个桥梁和纽带,就是所谓的“术”,就是遇事儿具体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听你谈什么大道理。道是辩证法、术是方法论,而德呢,是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他任何思想都是一门术的应用,他们都有他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关于“术”的话题,我们先放一放,到后面再展开来说。

咱们继续来说广义的“道家”概念。

我们都知道,中国从上古文明之初就是“道学”文化,上至远古的三皇五帝、下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在围绕着一个“道”字来展开自己的思想,都说自己的思想是最符合大道之理的。

但是,在春秋之前没有诸子百家之说,只有黄帝一家思想,所以,几乎所有的上古典籍都会被冠以“黄帝”之名,统称为《黄帝书》

而黄帝思想,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有两种可能:一,黄帝思想是以易学阴阳辩证法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一套哲学思想体系。而易学思想呢,可能是史前文明的遗留二,黄帝思想是某个人或某一批人,对上古社会历史经历的各种磨难的经验教训总结。战争、和平、战争、和平,无数次的分分合合、好好歹歹,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一套哲科体系。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总结了人类之前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而创造出的马克思主义那样。黄帝也可能是类似于马克思这样的一位上古伟人。

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是不必纠结的,毕竟是无可考证的了。我们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一点就是,在文始道文化体系里,他认为老子写下的《道德经》也只是黄帝书的一个分支思想。所以,《道德经》最初的名称也不叫《老子》,而是被世人称之为《黄帝书》。也就是说,老子只是讲了黄帝思想的某一个方面。那么,老子讲的《道德经》,又是黄帝思想的那部分呢?又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说,《道德经》思想是偏阴柔的,所以在文始道文化里又《阳符经》;而《阴符经》偏阳刚,所以叫《阴符经》。大家听到这里就有些转不过弯儿来了。为什么这么绕啊?其实是大家不太理解这个“符”字是个什么意思?《关尹子》说:“符者,精神魂魄也”。什么意思?通俗来说,符就是内涵、内在本质的意思。阴符经,说的是本质是阴柔的人、你根本就不行的人、地位低的人、没本事的人等等这类相对不行的人,你应该看的一本书、应该学的一套思想。而道德经这个“阳符经”呢?是指地位已经很高了,比如王侯将相们,已经掌握了大量资源的人,已经功成名就的人,要懂得功成身退、要懂得低调、退让等等,是内涵非常阳刚的人,应该读的书、应该学习的一门思想。所以,在道德经里我们大量可以见到“圣人如何如何”“如何如何天下大治”,能够称之为圣人的、能够涉及到天下大治的,那肯定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我们读书,一定得明白作者的说教对象。我们一定得搞明白自己的位置,这叫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一定要有自知者明。这套思想,我们是该部分参考来学,还是该全盘接受,这一点一定要考虑明白。

历史发展到先秦时期,把上古“道学”思想就统称为“黄老之学”了。并且把阳刚的学术归结于黄帝、把阴柔之学术归结于老子

道家这个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后,把继承了正统黄老之学的正宗流派称作了道家,把分支出来的学术流派又分别给予了命名。大家一定要明白,孔子之前是没有其他什么学术流派,只有黄老一系的阴阳辩证法思想。自从孔子提出了要恢复周礼这一倒退学说后,才引起了学术界的百家争论。这个说那个没道理,那个说这个没道理,搁置一段、互相攻讦。

所以,当我们说道家时,一般指的是继承和延续了黄老正统阴阳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思想流派,这一思想流派对于其他思想流派既不完全反对、也不完全支持,认为他们只是说了一面之理,支持他们有用的那部分,反对他们极端的那部分,就是司马谈所说“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这就是广义的道家的概念。

说到阴阳辩证法思想,有朋友可能会很陌生,我们不妨展开一下。我们都知道现代哲学的辩证法思想。那么,什么是辩证法呢?

所谓辩证法:就是对立统一。那么,什么又叫“对立统一”。他其实是表述了三个概念,正的概念、反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对立的。另外,还有一种正反和合统一的概念。正与反的对立,就是“对立统一”里的“对立”的内涵;正与反的和合概念,就是“对立统一”里的“统一”的内涵。您看,这是不是与道家的阴、阳、和三种理念相同呢?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是不是与道家的“阴阳和合”思想完全一致呢?

毛泽东主席说,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西方哲学里的辩证法,包括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都远没有道家阴阳和合的辩证法思想更宽泛和完备。因为西方哲学辩证法,要么唯物、要么唯心,他们是矛盾的。而道家阴阳辩证法呢,他既唯物、又唯心,还互相不矛盾,还能够毫不违和地融合到一起。你说奇怪不奇怪。所以,毛主席的那句话,我们是否应该改成“道家阴阳和合的大道规律,才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更准确呢?

所以,从我们这里但凡说起道家思想如何如何的,一般都是泛指广义的道家思想,而不是狭义的道家思想,这个大家以后一定要注意

【 收藏本页 】 【 打印文件 】 【 关闭窗口 】